天空之城深圳:無人機“老錢” 電動飛的“新手”
2024年,天空很熱鬧。科幻電影中飛行器滿天飛的賽博城市場景,進度條陡然加速。 近些年,從宏觀政策到微觀個體,無不渴望一個可持續的新風口出現。繼新能源汽車、AI之后,“低空經濟”續上了熱度。 沒人會質疑2024是“低空經濟元年”,雖是元年,但已有“老錢”。 依照概念,千米空域內的經濟行為均屬低空經濟的范疇,它的外延頗廣。但公眾認知度最高的,無疑是無人機,此賽道的頭號玩家,無疑是深圳。 深圳活躍著1700多家無人機企業,產值占全國7成。不出深圳,更準確說是不出南山,一架完整的無人機就能被制造出來。 最近一年,無人機群“造神式”表演屢登世界熱搜,深圳無人機力量總是成為傳聞中的幕后大贏家。無人機送外賣、送貨在深圳已是常態。無人機“老錢”深圳在自己擅長的領域,不斷“整出新活”。 當下,無人機的確是低空經濟的主流應用,但讓低空經濟成為全民熱點的,另有主角——eVTOL,即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,更通俗地講,可以叫“電動飛的”。 今年1月,深圳公布全國首部低空經濟產業促進專項法規,開低空經濟領域法治化先河; 今年2月,一架eVTOL航空器從深圳蛇口出發前往珠海,全球首條跨海跨城eVTOL航線首次公開演示完成; 5月份,全國首個eVTOL產業園在鹽田揭牌; 11月份,深圳公布方案,計劃到2026年建成低空起降點1200個以上,覆蓋載人飛行、物流運輸、社區配送及城市治理服務四大領域。 在低領經濟競爭最前沿,深圳仍然不負“先行示范”之名。但同時,在eVTOL藍海,深圳的領先并不“絕對”。 目前,深圳并未誕生eVTOL領域的“大疆”。億航智能、峰飛航空、御風未來;廣汽、小鵬、吉利……這些炙手可熱的“飛天新勢力”讓滬、廣等城擁有更多底牌。 更宏觀層面,北京、無錫、珠海、成都、武漢、蘇州、重慶等20多個城市都決心入局,動作頻頻,至少27個省份明確將低空經濟作為未來重點。 如今,低空經濟的“鐵王座”依舊屬于深圳,但產業最頂端,已然“高手如云”。而多強競爭的格局,對深圳自身和中國經濟來講,都不是一件壞事。 發布于:北京市



發布評論
暫無評論
查看更多評論
沒有更多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