汶川縣啟用無人機助力防汛 織密汛期“安全網”
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14日電(何艷)7月14日,威州鎮岷江河上空,一架無人機悄然升空。它掠過河面、穿梭于河段之間,用高清鏡頭實時捕捉著水流變化——這是汶川縣啟用無人機參與防汛巡查的生動場景。隨著汛期來臨,汶川縣創新引入無人機技術監測河水漲勢,為防汛減災裝上“科技羽翼”,用智能化手段守護江河安瀾與群眾安寧。 “以往靠人跑,一天最多查兩三個河段,偏遠險段還得繞路。現在無人機一飛,半小時就能覆蓋5公里河道,數據實時傳回來,效率提了不止十倍。”汶川縣水務局工作人員李超一邊操控無人機,一邊指著屏幕上的實時影像介紹。他手中的無人機配備高清攝像頭和水文監測模塊,既能清晰拍攝水位標尺、河岸沖刷情況,又能通過算法估算水流速度,連河面上漂浮的雜物、堤壩細微裂縫都難逃“法眼”。 汶川縣境內江河縱橫,岷江、雜谷腦河等穿境而過,部分河段兩岸山勢陡峭、密林叢生,傳統人工巡查不僅耗時費力,對于地形復雜、人員難以抵達的區域,存在巡查盲點和安全隱患。無人機的投入使用,有效彌補了這一短板。這些無人機配備高清攝像頭與專業測繪設備,機動性強、巡查范圍廣,圖像實時回傳、可快速對全縣的河道、堤壩、水庫等重點防汛區域進行全方位、無死角的高空巡查。它能精準、高效地收集工情、水情等關鍵信息,極大提升了抗洪搶險技術支撐的靈活性與安全性,有效彌補了人工巡查的不足。一旦發現水位變化、河道淤堵、堤壩裂縫等險情,工作人員可快速研判并提出防御方案,及時處置隱患,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。 汶川縣啟用無人機助力防汛。汶川縣委宣傳部 供圖 在實際操作中,汶川縣水務局根據不同河段的特點和風險等級,制定了詳細的無人機飛行監測計劃。對于水位變化頻繁、地質條件不穩定的區域,增加飛行頻次,確保能夠及時捕捉到細微變化。同時,將無人機監測數據與傳統水文監測站點的數據進行整合分析,進一步提高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。 為確保無人機在防汛工作中發揮最大效能,汶川縣水務局還建立健全了無人機防汛巡查工作制度,明確巡查任務、頻次和信息報送流程。自入汛以來,無人機累計巡查河道120余公里,發現河道淤堵、岸坡滑塌等隱患10余處,均已及時處置。 “無人機監測河水長勢是汶川縣防汛減災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。通過無人機‘天空之眼’的全方位監控,能在第一時間發現潛在的險情,為后續搶險救災工作爭取寶貴時間。這不僅提升了全縣防汛工作的科技化水平,也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。”汶川縣水務局副局長謝勇說。 未來,汶川縣將不斷探索科技手段在防汛領域的深度應用,持續完善無人機監測體系,加強技術培訓與設備升級,讓無人機在防汛減災工作中發揮更大作用,守護好全縣的江河安瀾與百姓安寧。(完)



發布評論
暫無評論
查看更多評論
沒有更多了